前記:我的祖父陳永怙,字孝根,晚清國子監太學生,滿腹經綸,逢親友、晚輩喜談古論今。我二嬸母之弟鄒升恒先生,也是我小學的恩師。升恒師于解放初經我父親<字新垣,解放前任新寧縣長徐君虎手下民政科長,解放后任洞口林業所(轄洞口、城步、綏寧三縣)副所長>介紹到省農林廳工作,為林業工程師,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攝影家。上世紀九十年代,恩師與我同住長沙市梓園路,我常去拜謁、討教。有次談話中他告訴我:“余少時從孝根先生游,面聆新寧二十八村歌四首,每首嵌村名七個”,并手書記得的一首(見下“東上”一首)給我留念。后來,他的弟弟鄒大偉先生(我小學學長)于1999年到民間訪求,得到了南、西、北三首,終成《二十八村歌》(四首)(作者佚名)完璧(見下,因系口傳,請方家指正):
東上石橋眺水頭,黃龍游過白沙洲,盆溪注入新塘里,瞻望石田不計坵。
南臨江口景最佳,赤竹千竿動彩霞,上傅下傅蓋新寨,長湖回轉帶金家。
西去洋溪隨浪奔,水環三渡鎖煙村,高橋遠架安山外,排梓溫塘古道游。(三渡,指三渡水)
北去潭溪景最幽,村連村內養溪猴,雙灘伏架回龍首,小溪村內愛牛頭。
來源:中國崀山網
作者:陳貽博
編輯: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