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辦通字【2019】23號文件精神,經各鄉鎮、各單位層層遴選推薦和縣第三屆道德模范活動評委會評審,確定了以下20名同志為新寧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及“身邊好人”候選人,現予公示。
公示時間:2019年9月18日至9月24日。
歡迎社會各界參與監督評議。如有意見建議,請于9月24日前向縣評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反映。
辦公室地點:中共新寧縣委宣傳部、新寧縣文明辦
聯系電話:4822362、4825799
新寧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組委會
2019年9月18日
一、新寧縣第三屆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候選人名單
1.道德模范候選人(10人):肖劍鋒、伍換香、陳葉忠、龍小兵賈光耀、易曉金、李麗瓊、范珍寶、劉月紅、蔣能泉
2.身邊好人候選人(10人):李賢德、鐘小金、陳政松、何艷瓊、李海、呂開勇、李海梅、李金鳳、伍海燕、蔣光平
二、新寧縣第三屆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候選人事跡簡介
(一)道德模范
1.助人為樂——肖劍鋒事跡
肖劍鋒,50歲,新寧縣裕鋒高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幾十年來,他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樂善好施、熱衷公益,扶貧濟困,全家向善,先后為公益事業捐資近200萬元,墊資修路480萬元。他2018年獲評邵陽市最美扶貧人物、邵陽市最美鄉賢、助人為樂“湖南好人”,2019年8入選“中國好人”,他的家庭先后獲評邵陽市最美家庭、中國最美家庭、湖南省文明家庭。
2018年4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最美家庭”的肖劍鋒家庭,是一個少見的“模范群體家庭”,她的二女兒肖霞20年如一日照顧一名遠征軍人遺孀的故事以及三女兒肖嘉英省下生活費資助10名偏遠山區孩子讀書的事跡,均被大量媒體報道,傳播了社會正能量。2016年肖劍鋒返鄉創業,創建新寧縣裕鋒高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幫助村里5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寫下了更為厚重的一筆。
2.助人為樂——伍換香
伍換香,42歲,新寧縣萬塘鄉桐木沖下村村民。她是山旮旯里的“美人魚”,也是鋼筋混泥土打造的致富能人。
10多年前,因為學雷鋒幫助陌生老人搶收玉米,嚴重摔傷,家人為救治她,花光積蓄還欠債20多萬元。她心地善良,勤勞樸實,為節約醫藥費提前出院,導致右臂肘部功能無法恢復而致殘。她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為了還債,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她不畏艱難,歷經波折,五年內償還了醫藥費的欠債,并發展和幫助10多名殘疾人組建“新寧縣小伍種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社員102人,其中殘疾人10人,貧困戶10人,流轉稻田300多畝,種植規模共360畝,特色養殖規模60—80畝;餅藥制作、紅桃K米酒加工作坊面積360平方。2016年3月,她榮獲“新寧縣最美創業女性”獎,同年6月被選為邵陽市農產品女經濟人委員會委員,2017年10月被評為助人為樂“湖南好人”,2018年獲評湖南省“百名陽光致富帶頭人”。?
3.誠實守信——陳葉忠
陳葉忠,49歲,新寧縣清江橋鄉石碑塘渡口渡工。自2007年擔任渡工14年來,他堅守誠信,服務熱情,不管物價怎么上漲,家庭經濟如何拮據,他都堅持每人1元的“一口價”,從未漲價,熱誠為兩岸群眾服務。2018年被評為誠實守信 “湖南好人”
為方便新玉、清江等村5000余名群眾出行,他每天風里來,雨里去,每天早上6點準時到渡口開船渡人,幫人推車、扛貨、挑擔是常事,直到晚上7點半才回家照顧患有精神病的妻子。妻子患病十余年,先后8次住院治療,平時每月醫藥費近千元,加上兒子讀書,一家三口現在還住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修建的小平房里。盡管經濟拮據,縣內鄉內其他渡口都漲價了,陳葉忠仍然堅持十三年“一口價”:外地乘客每人1元,清江村和新玉村簽約村民每人每年6元。
4、誠實守信——龍小兵
龍小兵,41歲,現在新寧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工作,新寧縣大邵公益志愿者聯合會會長。榮獲2017、2018年度全縣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縣十一國慶系列活動優秀志愿者,2017年邵陽市“最美志愿者”,2018年邵陽市優秀青年志愿者、2019年二季度“邵陽好人”。
自2016年創建新寧縣大邵公益以來,他把公益活動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在做,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和心思都花在了公益活動中。從內部管理到外聯項目,從策劃活動到組織實施,他事事親力親為,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從自身做起。正是他這種無言地感召和無私的奉獻,感動了大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特別是當他把邵陽市“最美志愿者”獎金2000元全部捐給協會組織,更讓大家敬佩和點贊。
5、見義勇為——賈光耀
6、敬業奉獻——李麗瓊
李麗瓊,43歲,現為新寧縣高橋鎮中心醫院兒童保健醫生。2003年,她從湖南醫專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后,開始從事基層婦幼保健工作,并獲得了執業醫師資格;2017年獲評全國最美基層兒童保健醫生、邵陽市“最美人物”。
作為一名兒童保健醫生,李麗瓊已連續10年扎根在高橋鎮,將原有的單一兒童保健發展成為保健、預防、治療一站式服務。2012年,在她的努力下,高橋鎮中心衛生院開辦起新寧縣第一個兒童保健門診,每年為兒童提供體檢、營養改善等服務2000余人次。她于2013年總結提出的“送兒童保健項目、送兒童保健知識、送兒童保健藥品,查0至6歲兒童底子、查高危兒干預、查規范化預防接種,訪兒童健康狀況、訪兒童是否有不良反應、訪兒童成長發育情況”的“三送、三查、三訪”模式,推進了兒童保健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在邵陽市得到廣泛推廣。
7、敬業奉獻——易曉金
易曉金,43歲,新寧縣黃龍鎮石泥村女支部書記,是一位身患中晚期肺癌仍堅守在扶貧一線工作的“女鐵人。
抗洪搶險她沖在最前面、帶領群眾發展臍橙產業、積極爭取項目修通組公路、帶病工作奮戰在扶貧一線……件件實事辦在老百姓的心坎上。在她的心里,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只有辦好了、辦實了,她才覺得壓在心頭的石頭落了地,才覺得踏實。今年以來,易曉金自寫“生死自負報告”帶病返回一線工作的感人事跡在夫夷大地廣為流傳,她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用忠誠與奉獻實干擔當作為,書寫了一曲新時代基層共產黨員為事業不懈奮斗的贊歌,今年9月被推薦為第三季度“邵陽好人”。
8、敬業奉獻——范珍寶
范珍寶,49歲,1995年入黨,1996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環衛工人。因為“垃圾清運關系到群眾生活的好壞”,他主動請纓成為一名清運中隊駕駛員。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在寒冷的冬季,他堅持全天候工作制,每天收車后利用空閑時間保養車輛,確保第二天的行車安全,大家稱贊他為“拼命三郎”,2009年開始擔任車輛清運中隊中隊長。身份的轉變讓他感到責任的重大,日常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始終把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放在第一位,帶領全車隊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堅持做到不擠不搶,不開“帶病車”、“英雄車”和“賭氣車”,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樹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行車23年,行程100多萬公里從無發生安全事故。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他從未退縮,時刻發揮著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2017年獲評邵陽市“最美人物”。
9、孝老愛親——劉月紅
劉月紅,48歲,家住新寧縣金石鎮月漢村七組,原在金石鎮政府食堂工作,今年9月轉到縣委縣政府機關食堂工作。
2010年,劉月紅75歲的養父劉華芳患腸癌,如今已到晚期,77歲的養母張曼華經常因高血壓、心臟病而住院。困境面前,劉月紅對旁人說:不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一直守在養父母身邊。養父母的每個月治療費,一家人的生活費,都落在劉月紅一人身上。養父患癌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劉月紅一直耐心照顧。劉月紅養父母住在月漢村,由于地勢較高,有時自來水無法供應上來,她便要到三四里路外的一口水井打水,用裝純凈水的大桶子盛水,然后又用肩膀扛回去。劉月紅說,她依然記得小時候,養父將她當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她買這買那,不管有什么需要,都盡量滿足。為了給養父母治病,劉月紅曾一度到外面打工。劉月紅現在每月工資2000多元,幾乎全花費在養父母身上。她在鎮政府食堂工作,每天下班后匆匆趕回家給養父母做飯,侍奉腸癌晚期的養父。今年9月被推薦為第三季度“邵陽好人”。
10.孝老愛親——蔣能泉
蔣能泉,45歲,巡田鄉桂山村5組村民。4年前,蔣能泉母親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考慮到姐弟自身情況,毅然決然的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4年來,他無怨無悔,悉心侍奉,為母親端屎端尿,穿衣喂飯,看病喂藥。為了避免長期癱瘓在床的母親身體長褥瘡,4年多來,蔣能泉沒有睡過一次超過2小時的覺,每天每隔2個小時就給母親翻一次身,每天堅持給母親擦洗身體。為了能夠全身心的照顧母親,他甚至放棄了結婚成家。2017年,同村五保老人蔣連軍雙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蔣能泉在得知情況后,無償的擔任起照顧老人的重任,為老人購買生活用品,打柴生火。他還時常幫助一些空巢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二)身邊好人
11、李賢德(敬業奉獻)——58歲,新寧縣金石鎮敬老院院長。2000年9月李賢德來到金石鎮敬老院工作,這一待就是19年。為了把老人們照顧好,他以院為家,365天都住在敬老院,妻子常說:你就是以敬老院為家,我們這個小家你都不管不顧。后來,妻子慢慢的理解了他,2017年和丈夫一道搬到了敬老院,幫忙照顧老人們。這19年里,李賢德照顧了160多個老人,其中有60多個老人已經過世。
12、陳政松(助人為樂)——33歲,黃龍鎮黃龍村人,新寧縣夷江魚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新寧縣文德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法人,湖南百姓幫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法人。2013年,陳政松在自己母校黃龍中學設立第一個獎學金——“文德教育”獎學金,2015年回鄉創業成立新寧縣夷江魚漁業有限公司,從事特種水產養殖和水產品初加工,帶領10多戶發展養殖業。2017年成立新寧縣文德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和“湖南好人”蔣能杰導演合辦第三家“棉花沙圖書屋”暨“文德教育公益書屋”,是黃龍鎮第一個免費對外開放的公益書屋,2017年在母校黃龍中心小學設立“文德獎學金”持續到現在。
13、鐘小金(孝老愛親)——女,48歲,金石鎮錦繡社區居民,1992年與氮肥廠職工、退伍軍人劉倫艷結婚生子,婚后1年病魔就降臨到了其丈夫劉倫艷的身上。劉倫艷因在部隊服役訓練時拉傷肌肉沒引起注意,致使肌肉萎縮,喪失了行動能力而臥床不起,這一臥就是漫長的26年,家庭生活重負無情的壓在了鐘小金這個弱女子身上。2017年,她的丈夫又患上了尿毒癥,每隔3天需去醫院做透析治療,對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這個家庭,鐘小金克服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又帶孩子又打工賺錢,使癱瘓在床的丈夫感受到了生活的溫暖。在她悉心的教育下,兒子長大成人,現已大學本科畢業。
14.何艷瓊(敬業奉獻)——女,57歲,清江橋鄉清江村鄉風文明先鋒隊隊長。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誠信為本,良善為根,擁護黨的領導,支持清江村“兩委”班子工作,不計個人得失。2018年,清江橋清江村率先在清江橋鄉創立了鄉風文明先鋒隊,何艷瓊擔任清江橋鄉鄉風文明先鋒隊長,她堅持“傳幫帶”,致力于人居環境治理、校園周邊環境治理,臍橙和馬蹄種植,積極帶頭參與鄉風文明建設,宣傳并以身作則,帶動清江村鄉風文明先鋒隊員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參與各項公益活動20多次。
15、李海(助人為樂)——45歲,新寧縣安山鄉赤礦村村主任、村醫。李海作為村主任和村醫,十多年來,堅守在基層第一線,精心治療、耐心護理,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為了守護村民的健康,他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深更半夜出診也是常有的事,對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患者,他允許賒欠費用或直接提供免費治療,數次無償救助危重病人,為患者排憂解難。同時非常熱心村里公益事業,不管是否擔任村干部,都積極為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出資出力,甘于奉獻。
16、李海梅(孝老愛親)——女,43歲,一渡水鎮石樓村人。她大愛無言,無怨無悔照顧侄兒堂叔。長兄李朝良不幸病逝,兄嫂改嫁,留下了一個剛滿周歲的侄女無人照顧時,李海梅與丈夫主動承擔撫養重任。二兄因婚姻變故,留下了不到兩歲的侄子,養育的責任也落到了李朝順、李海梅夫妻的身上。李海梅夫妻主動無償承擔照顧五保戶堂叔李澤椅的生活,承擔相關費用。她孝心無價,盡心盡力奉養父母雙親。父親李澤根病重癱在床上,生活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母親何福彩酒精中毒,李海梅急忙把母親送到永州市人民醫院重癥室搶救。為了省錢,李海梅只好每晚睡在大廳里,40多天后,母親的命雖保住了,但也從此癱在了床上。丈夫外出打工,李海梅一個人在家負責兩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和病中護理,并照顧著晚輩們的生活和上學,幾年如一日,毫無怨言,深受鄉鄰稱贊。
17、李金鳳(助人為樂)——女,59歲,靖位鄉靖位村石山腳組村民。一個人幫助別人一次不難,難的是多年如一日幫助非親非故之人。李金鳳的鄰居張彩云一家是靖位村精準扶貧戶,兒子癡呆,2013年張彩云的丈夫突然中風,張彩云除了要照顧丈夫和兒子,還要干活負擔丈夫的醫藥費和一家三口的生活費,李金鳳知道后開始照顧張彩云一家,把張彩云一家當自己家里人看待,在張彩云下地干活時幫忙照顧她的丈夫兒子,幫她煮好一日三餐,從來不要求回報。在張彩云的丈夫因病去世,張彩云也中風之后,李金鳳仍然堅持照顧張彩云娘倆,喂她吃飯,擦洗身體,從無怨言。
18、呂開勇(見義勇為)——現年44歲,馬頭橋鎮六合村6組村民。2018年2月20日下午2時左右,呂開勇發現屋后山上冒出一股濃濃的黑煙,他立即只身趕赴現場。走近火源,只見樹林里濃煙翻騰,火助風勢,越來越大,眼看烈火就要靠近院落,附近村民驚恐失色,手足無措。呂開勇指揮若定,一邊向村領導電話匯報情況,一邊大聲指揮聞訊而來的村民救火。他一馬當先,不顧個人安危,迅速針對強點、風口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火勢,2個多小時后,大火終被撲滅,有效地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18年10月11日中午1時許,呂開勇從外地回家,路過六合村黃家山時,發現一輛裝滿石灰的三輪車倒在路邊。他快步上前,發現是本村的黃淵杰開車出了車禍,人被壓在車下,動彈不得。他急忙跑到跟前,扒開石灰,盡量讓傷者保持舒服的姿勢,使盡渾身力氣試圖將車子移動,沒能成功,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電話通知其家人和村干部過來幫忙,眾人合力終將黃淵杰從車底救出。
19、蔣光平(敬業奉獻)——48歲,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水廟鎮中心學校校長。從教30年來一直在農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多次受新寧縣教育局、新寧縣人民政府表彰,榮獲各種教育、教學先進個人多次。30年來,他擔任行政19年,任校長16年。在任校長期間,創建合格學校兩所(麻林瑤族鄉中心學校、火燒廟小學),且均獲一等獎;創建農村青少年宮一座;結合瑤族地區特點,創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一個,創造性的開設陀螺、押加、高腳馬、蹴球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課程。讓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走上了傳統體育競技的大舞臺,為瑤鄉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體育人才。所負責鄉鎮在縣義務教育水平評價中多次獲一等獎。在負責的水廟鎮中心學校教育教學期間,學校連續2年被評為“邵陽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連續3年被評為“教育科技宣傳先進單位”,除此之外,學校還先后榮獲“最美校園”“文明校園” “邵陽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生態文明校園”“教育文明績效考核先進單位”“鄉村學校少年宮一類單位”等榮譽稱號十余項。
20、伍海燕(敬業奉獻)——回龍寺中心小學:40歲,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1997年武岡師范畢業后一直扎根山鄉,耕耘于三尺講臺。多次獲縣人民政府嘉獎,三次評為“優秀共青團干部”, 2011年參加了縣黨員代表大會,2018年被評為“邵陽市骨干教師”。
任班主任十余年間,她精于教學,勤于家訪,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她愛生如子,為貧困學生買過鞋襪,為問題學生鼓氣重振;她使聰明學生用知識尋找自己的路途,更用心關愛那一個個孤苦的留守兒童……在為腦癱兒童李琳的送教工作中,她傾盡全力。李琳隨單親媽媽遠上北京務工治病期間,她積極找在京同學朋友幫助這對母女。李琳母女返鄉回來,她不單送教學習,更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她們,向相關部門求助,帶動身邊的同事、朋友、親人去關注這母女倆。
她重視學生品德教育,教育學生做講文明禮儀的好孩子。她始終踐行自己教育初衷——“為農村孩子找一條更寬闊的路,讓他們走出去!”,教育孩子有一顆溫暖的心為社會服務。她愛崗敬業,為了學校工作和學生學習,她產假僅休不足一個月。工作之余,還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為棉花沙書屋籌建助力、捐贈書籍,參加“公益順風車”組織等志愿服務活動。
來源:紅網新寧站
作者:新寧縣第三屆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組委會
編輯:redcloud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