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家“新寧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掛牌落戶新寧縣委黨校。目前,該校還在新寧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領導小組精心指導下,積極申報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自全縣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以來,我校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基地工作,及時成立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開展相關工作。抽調骨干力量,組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團隊到全縣各鄉鎮、村開展宣講10次。2021年至今,基地共承辦各類培訓23期,培訓學員2102人,進一步加強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共新寧縣委黨校(行政學校)常務副校長高云勝介紹。
近兩年來,縣委黨校緊扣“四大舉措”爭創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助力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一是示范打造基地,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該校提前謀劃,對標對表,統籌安排并抓好落實。設立了專門的創建辦公室和工作隊伍,緊緊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緊密結合民族歷史文化特色,弘揚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普及民族知識打造示范基地。目前,該基地占地面積150畝,建筑總面積13500平方米,有教學綜合樓1棟,其中多功能報告廳1間、教室4間,學員宿舍54間。
二是履行主體責任,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該校充分發揮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主陣地主渠道職能作用,將民族法律法規、民族政策、民族理論、民族知識內容列入主體班教學課程。2021年編寫了民族團結專題教案,并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進行了專題授課。2022年將民族團結進步專題教育納入主體班培訓計劃,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全縣黨政干部授課。通過教育培訓、現場教學,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讓大家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同時,選派優秀教師專題研究民族團結工作,開發特色教學課程,力爭出精品,面向黨員群眾宣講。讓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另外,縣委黨校機關黨支部依托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開展民族團結主題黨日活動,全體教職工觀看少數民族紅色電影并寫觀后感,進一步提高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還將鄉村振興工作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有機結合,改善民生,為少數民族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組織了送課下鄉、送學上門等活動。
三是突出宣教優勢,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氛圍。在室外豎立約20米長的大型宣傳標語,在主教樓大廳電子屏滾動播放民族團結宣傳標語,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應知應會知識,組織教職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知識競答,不斷提高創建工作的知曉率、覆蓋面、參與率和影響力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示范創建格局,不斷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擴展,營造人人支持創建、人人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
四是發揮基地作用,彰顯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實效。教育基地建成以來,已接待黨政機關、民眾團體10余家,累計接待參觀200余人次,舉辦專題課堂10余節,聽課人數800余人次。發放相關宣傳手冊1000余份。通過參觀學習、發放《宣傳手冊》不斷提高各民族黨員、干部、職工、群眾、師生對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群眾、學生“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情感認同,為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該校下一步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推動創建工作走深走實。不斷強化宣傳教育職能,著力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凝心聚力謀發展,齊心協力促團結,不斷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認知。以實際行動打造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主陣地”。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通訊員 鄭慧
編輯:肖臣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