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主任,感謝你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我們一定會戰勝困難。”6月14日,家住新寧縣黃金瑤族鄉三合村的周勇(化名)看到鄉民政工作負責人朱巨濱帶著社工到家里走訪,十分激動。
周勇的妻子張英,苗族,今年59歲,2017年被確診為乳腺癌并進行了手術治療,長年需藥物治療,承受著生活上的巨大壓力,當時縣、鄉婦聯與鄉民政辦對其實施了10000元的救助幫扶。2021年5月,張英又患中風,導致生活不能自理,靠丈夫照顧,這使原本就有壓力的家庭雪上加霜,黃金鄉社會事務辦得知情況后,給予了其1000元的臨時救助。今年5月,鄉社會事務辦又給予了1000元的臨時救助。這也是該縣民政系統用心用情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新寧縣民政局認真研究少數民族政策法律法規,聚焦主責主業,積極履行社會保障兜底職責,以改善民生為宗旨,以社區服務為抓手,探索“民族團結進步+”新模式,在社會救助、市域社會治理等方面用心用情紓民困、解民憂,真正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對符合條件的各民族困難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其中保障少數民族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困難殘疾人、困境兒童共382人,月發資金8.6萬余元。同時對遭受自然災害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各民族群眾能及時進行有效救助,切實解決各民族群眾家庭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基層治理”中,縣民政局指導鄉鎮、村(居)引導各族群眾積極參與選舉工作,增強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基層自治和基層民主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鞏固民族團結基礎,2020年底完成的村(居)換屆選舉中,選舉產生了瑤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村(居)干部55人,在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群眾的民主權利的同時,要求316個村(居)將民族團結進步、共享共治等內容納入“居民公約”和“村民公約”。并指導春風社區、凝秀社區等社區對轄區內少數民族對象經營場所開展經常性走訪,在涉及治病就醫、子女入學、務工經商等問題上能提供及時有效幫助,得到了他們一致好評。2020年9月,該縣社會救助事務中心千里護送離家6年的貴州石阡縣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郜大媽回家,被兩地傳為佳話。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社會組織”中,縣民政局積極引導動員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大邵公益、經銷聯盟商會等社會組織及社工機構、慈善力量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進瑤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助力鄉村振興、孝老愛老、鄰里守望相助等公益活動20余場次,闡釋了民族團結時代內涵,營造出民族團結進步的濃厚氛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社會事務”中,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利用清明、中元等時機宣傳厚養薄葬、文明祭奠、節儉辦喪新風尚的典型事例,引導群眾破除喪葬陋習,尊重少數民族習俗。同時通過加強婚嫁禮俗的宣傳引導,積極推進婚俗改革,樹立婚俗新風尚,倡議新人們不攀比、不浪費、不講排場,摒棄不良陋習,做文明新風的踐行者和傳播者,今年以來,共為91名少數民族對象辦理結婚登記;與縣委政法委、縣婦聯等8家單位聯合成立了新寧縣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招募選聘了由律師、社工師、心理咨詢師等30多名志愿者調解各族群眾在婚姻家庭方面遇到問題,成立至今,為442個家庭提供了咨詢服務,其中216個家庭接受輔導服務,107個瀕臨解體的家庭調和成功。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平安建設”中,定期與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全州縣,城步苗族自治縣等邊界鄰縣開展“平安邊界”聯檢活動、召開和諧邊界座談會、聯誼會,通過邊界各類民族特色文化活動,促進雙邊群眾不斷增進溝通交流、互信互愛的民族關系,實現互幫互助,共謀發展,為民族團結進步、共創和諧邊界奠定堅實的基礎。指導完善村級綜合服務平臺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完善轄區內少數民族信息臺賬,開展服務對象人口現狀、趨勢及需求調查,并采集服務對象需求信息,建檔管理,形成健全的社區民族工作網絡。
同時,該縣民政局結合鄉村振興,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方面入手,2021年對麻林瑤族鄉竹陽村、黃金瑤族鄉三合村投入了9萬余元老區發展資金實施公路建設、水渠硬化等扶建項目,并對結對幫扶的黃金瑤族鄉百寶村在獼猴桃種植、銷售上進行技術指導,通過項目實施,3個村的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居住環境得到優化,產業得到發展,惠及群眾3000余人,助力了民族鄉鄉村振興,提升民族鄉群眾幸福指數。
來源:中國新報融媒網
編輯: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