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朱鹮野化放歸項目第一批朱鹮來到我縣崀山鎮石田村,通過專家的科學細致安排,由工作人員放入野化訓練網籠內進行野化適應。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王明旭,省林業局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姜衛星,省林科院研究院研究員田書榮來我縣實地查看朱鹮在崀山放歸情況。縣委常委、崀管局黨委書記 、局長李愛銘參加活動。
圖為朱鹮發現第一人劉蔭增,為“引鹮入湘”題的字(圖/賀君)
外形美麗的朱鹮,有“鳥中國寶”之稱。它和大熊貓一樣,都是中國貢獻的“世界瀕危物種保護成功典范”,曾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友好國家。此次擬在世界自然遺產地放歸的朱鹮共有10只,工作人員為其中2只佩戴衛星追蹤器,有效開展跟蹤監測,及時掌握放歸朱鹮的生存狀況,研究朱鹮野外、覓食、繁殖、遷飛等規律,為恢復朱鹮長距離遷徙進行科學探索。在冬季時節將進行投食,對不適應野外生存的個體及時采取救護收容。此次朱鹮野化放歸崀山,充分肯定了我縣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也為崀山文生旅融合發展增添了新“活力”,打造了我縣全域旅游“新名片”。
圖為首批10只朱鹮在崀山石田村野化訓練籠內進行野化適應。(圖/楊鵬)
朱鹮人工繁育中心飼養員張民介紹,目前,10只朱鹮放入籠網以后,精神狀態比較好。從現在開始,飼養人員將對朱鹮進行精神、形態的監測,看看每天進食情況,預計兩三天以后能夠適應新環境,隨后會逐漸達到活躍狀態,大概在九月底能進行放飛。
據了解,10只朱鹮將在野化訓練網籠內適應新寧環境氣候,預計將在全市首屆旅發大會期間對其進行放飛。另外還有第二批10只朱鹮將運來新寧。
王明旭指出,此次朱鹮放歸有很強的規范性、示范性、科學性、操作性,崀山景區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為野生動物提供了生存繁衍條件,構成了合理而穩定的群落結構。
王明旭強調,要全面摸清朱鹮潛在的適宜覓食地、夜宿地和繁殖地狀況,通過耕作方式調整和棲息地修復改善棲息地環境,使其適宜朱鹮的生存和繁衍。要加大放飛后的監測、管理和保護宣傳,在重要棲息地設置遠程監控系統,結合野外巡護等手段,對釋放后的朱鹮進行持續監測,實時掌握其生存狀況并采取必要的人工管護措施。通過打造以“朱鹮”為主題的保護宣傳體系和生態旅游品牌,提升南山國家公園崀山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黃渝液 李建鋼
編輯:新寧融媒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