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清晨,10輛掛著“2023年鄉村振興消費幫扶金秋行動”橫幅的運送車陸續駛入長沙理工大學校園。每輛車上都滿載來自長沙理工大學鄉村振興駐村幫扶點新寧縣馬頭橋鎮坪山村的土雞和菜籽油。持續3年的消費幫扶活動,坪山村的鄉間鮮貨逐漸走出“深閨”,走上村外消費者的餐桌,不斷帶動坪山村農戶穩定增利創收,夯實村集體經濟,助力坪山村鄉村振興。
品類突出“多”樣性
自長沙理工大學駐村幫扶工作隊5月份進駐坪山村以來,通過不斷走訪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深入農戶、召開村民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到坪山村具有土壤普遍富硒的優勢自然稟賦。村民種植生產的富硒大米、甜玉米、土雞、土蜂蜜等土特產品品質很好,但農戶沒有能力拓展市場,產銷不旺。工作隊積極發揮黨組織統籌引領作用,精準研判村情,了解需求信息,積極拓展市場,引導和組織種養農戶加入坪山村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加大入社激勵引導力度,對大米、土雞、紫薯、蜂蜜、臍橙、花生等土特產給予重點扶持,在村中營造出了濃厚的消費幫扶氛圍。工作隊對農產品質量進行統一質檢和把關,并通過消費幫扶的手段對入社的農產品進行統銷。在學校工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經銷售菜籽油1.5萬斤,土蜂蜜200多斤,土雞3000多只。
產品做好“鮮”文章
“去年學校工會集中采購的坪山富硒甜玉米,非常好吃,在長沙菜市場一般買不到,又香又甜,連煮玉米的水都有一股清甜味。我趁暑假的時間過來一趟,好多老師托我帶一些回去呢!”長沙理工大學曾老師為了坪山村的“鄉鮮”特意驅車四小時到此,采購了將近3000多元的甜玉米。“蔣社長,你們坪山的土蜂蜜今年還有沒有,我想再買一百斤送朋友,你們的土蜂蜜真的很香醇,我北京的客戶可喜歡這樣純天然的農副產品了”……坪山村的土特產送達后,廣受好評,很多回頭客還會聯系村合作社負責人蔣新華繼續采購。這正是因為種植、養殖全程不使用化肥、除草劑、農藥,生態農副產品更受廣大客戶的青睞。此外,全村成立土蜂蜜生產合作社,主打純天然,確保無任何添加。土雞也都是純糧散養的生態跑山雞。目前坪山村還采購了一批農產品檢測設備,確保在農產品發出之前新鮮、質優、純天然。
渠道拓展“新”方式
工作隊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產業增收的幫扶路徑帶領村民種植富硒農作物與低耗高收的農副產品,“以購代幫”、與學校工會合作、積極發動“微信群”“朋友圈”力量、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撬動社會資源多渠道多形式進行消費幫扶。工作隊隊長田向陽指著自己微信朋友群中剛預定的10斤“周家院子土蜂蜜”說道:“坪山村有很多土特產,像土雞、土雞蛋、土蜂蜜、臘肉、豬血丸子等,原生態,品質好。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幫助坪山土特產走出去,打好坪山土特產的產銷牌,通過開拓市場,帶動生產,因地制宜,做好鄉村小產業的發展,實現幫助農戶增收,逐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與此同時,工作隊依托學校學科和人才優勢,號召廣大學子為鄉村振興貢獻專業智慧。長沙理工大學經管學院學子搭載媒體新風,在抖音平臺開設“坪山味道”賬號作為坪山土特產對外宣傳窗口,賬號共發布視頻20余條,累計播放量10萬+,并利用“直播+”開啟助農銷售新模式;團隊成員還為坪山村打造坪山土特產品牌形象,設計出禮盒與周邊產品包裝,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坪山專屬IP。讓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坪山村鄉鮮品牌打造實現雙提升。
消費幫扶,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工作隊始終把消費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點,通過預定銷售、宣傳推介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消費幫扶,搭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橋梁。據悉,工作隊后續將協同校團委開展農產品幫扶營銷大賽,按照“訂單孵化”與“市場培育”相結合發展村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方式,充分利用坪山村營養價值豐富土特產的優勢,持續抓好生態農產品的生產,用精耕細作有效推進產業振興。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通訊員 趙嵐 李小軍
編輯:張宇昕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