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林業局在對合歡盆距蘭種群監測過程中發現,位于崀山景區的一處合歡盆距蘭種群出現自然結實的果莢。這是我縣在對合歡盆距蘭實施遷地保護后近四年來,首次觀測到的自然結實。
此次發現的自然結實的合歡盆距蘭附生在崀山景區一棵活的黃連木上,生長狀態良好,附生數量較多。黃連木高達十幾米,位于夫夷江畔,小氣候適宜了合歡盆距蘭生長。此次自然結果的合歡盆距蘭共兩株,嫩綠的果莢飽滿豐盈,長勢良好,一株結果1顆,另一株結果4顆。
據了解,合歡盆距蘭是蘭科樹蘭亞科盆距蘭屬植物,是一種多年生常綠附生蘭花。該種僅被記載在我國臺灣中部山區、湖南常寧有分布,近年在我縣也發現了其分布。合歡盆距蘭是我國獨有的珍稀瀕危物種,同時也屬于極小種群物種。
2008年,縣林業局原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羅仲春在崀山風景名勝區首次發現了合歡盆距蘭。2021年,縣林業局再次在金石鎮西沖村兩棵枯死的柏樹跟烏桕樹上發現合歡盆距蘭。2022年3月份,西沖村兩棵枯死附生樹的樹皮開始脫落,合歡盆距蘭面臨掉落的危險。在省林業局的支持下,縣林業局邀請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一同組成保護團隊緊急實施遷地移栽保護,將這些合歡盆距蘭移栽到高橋鎮和世界自然遺產地崀山,成功使西沖的合歡盆距蘭種群擺脫消亡的境地。
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 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 鄧小祥:由于合歡盆距蘭的花的特殊性,在自然狀態下很難發育成果實,這是我們在對合歡盆距蘭遷地保護連續監測四年的過程中,首次發現自然結實。第一,這說明合歡盆距蘭能夠在崀山這個環境中自然繁衍生長;第二,也反映了我們對合歡盆距蘭的遷地保護取得了成功。
此次在崀山合歡盆距蘭種群觀測到原生植株和移栽植株自然結實的蒴果,是連續幾年監測中首次發現,意味著合歡盆距蘭的遷地和就地保護都取得初步成功。這一發現不僅突顯了保護團隊長期以來對植物生態系統的努力,同時也為崀山風景名勝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參考樣本。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李建鋼 黃渝液 鄭秉武
編輯:張宇昕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