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耕冬種正當時,繪就來年好“豐”景。連日來,在我縣安山鄉車頭村、崀山鎮窯市村“煙油稻”雙季輪作的農田里,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開展冬耕,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在安山鄉車頭村的田間,冬耕的機器轟鳴聲不斷,農戶機械手們正在進行翻耕起壟作業,隨著起壟機快速運轉,翻地、開溝、起壟、堆壓一氣呵成,原本滿是稻茬的田地變成一壟壟長條形的煙葉地、油菜田,現場忙碌而有序。
種植戶 侯權政:我們使用起壟機翻耕,一臺機器每小時能夠完成2畝水田的起壟工作,省時、省工、省力,效率高。
煙稻輪作,雙收雙贏。車頭村通過機械化耕種推進“煙稻輪作”,讓“冬閑田”變為 “增收地”,為來年豐收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該村還在縣農業農村局、煙草辦等部門的幫扶下,采取了“大戶承包、連片種植、規模化發展”的生產模式,建起了大米加工廠,實現了煙稻生產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
車頭村支書 肖自立:今年我們全村1020畝耕地,實現糧食產量達120萬斤以上、煙葉產量達2000余擔,分別實現創收150萬元、400萬元。
在崀山鎮窯市村的高標準農田種植示范基地,起壟整齊的油菜田里,一株株的油菜苗在陽光下閃著光,綠意蔥蘢,長勢良好。金黃的稻田里,一批前來觀光的游客正行走其間拍照打卡,感受秋日田園風光。
窯市村全面推廣“油稻輪作”的耕種模式以來,不但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持續增收,還以此打造了水稻、油菜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景點,形成以水稻為主體的系統性“稻油”全產業鏈模式,牽頭實現窯市村的鄉村全面振興。
窯市村支書 周小洋:今年以來,窯市村大力推廣油稻兩季輪作模式,并建立了核心示范基地,帶動5名種糧大戶進行油稻兩季農作物種植和周邊70多位村民就業,實現一地多收,推動了糧食生產和鄉村旅游的發展。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劉海
編輯:張宇昕
本文為新寧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