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隨著氣溫逐漸回暖,春耕備耕工作進入關鍵時期,連日來,我縣各鄉鎮紛紛搶抓農時,積極開展育秧工作,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3月19日,記者在水廟鎮水廟新村的集中育秧大棚看到,綠浪般的育秧盤整齊碼放,嫩綠的秧苗在30℃左右的溫控環境中齊刷刷探出盤面,長勢喜人。種植大戶張曙光正組織工人仔細查看秧苗的生長狀況,并操作噴淋系統進行灑水作業,確保每棵秧苗都能茁壯成長。
相比于露天育秧,集中大棚育秧優勢更加明顯,不僅可以給種糧大戶們提供成品秧,還能為周邊農戶們提供專業的育秧指導,這種模式既節省了土地資源,又保證了育秧質量,對機插秧后期田間管理帶來便利。
種植大戶 張曙光:今年早稻育秧規模2000余畝,我承包了1000余畝雙季稻,剩下的1000余畝是幫周邊400多戶代耕代種,帶動周邊50多人就業,大家一起多一份收入。
在金石鎮四和村的育秧基地,智能化育秧播種流水線正高速運轉,工人們分工協作,空秧盤被有序地放入傳送帶,經過機器自動化流程,基質填充、定量灑水、精量播種、覆土壓實等工序一氣呵成,整個過程僅需約30秒,這些完成制作的秧盤將被轉入育秧大棚,確保72小時內完成破胸催芽。育秧輸送帶的自動化操作,讓種植戶告別“彎腰時代”,提高了育秧的工作效率和標準化程度。
種植大戶李桂軍:有了育秧流水線,一天5、6個工人干活,就能育苗6000余盤,省時省力,秧苗的質量、存活率大大提高了。
近年來,我縣深入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現代化水平,充分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2025年全縣計劃完成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70萬畝,預計總產量達30萬噸以上,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加快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來源:新寧新聞網
作者:鄭秉武 李媛媛
編輯:張宇昕